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好歹也是个皇帝 > 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

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(1 / 2)

周王朝的控制区里产盐,乃至突然加大了食盐的产量这都是正常的,但是不正常的是,周王朝的大周盐务公司竟然是突然拿出来了大量的精盐。

这质量比两淮的海盐强多了不说,一点也不比池盐,精盐差多少,甚至更甚之。

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也简单,就是大周盐务公司在松江府,嘉兴府,杭州府三地的沿海盐场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,同时引入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用于晒盐,然后再用个众多理科师生们设计的提炼法对晒出来的粗盐进行提炼,最会得到精盐。

晒盐嘛,这东西其实没啥技术含量,当代里众多沿海地区里都有晒盐,规模也挺大的,但是晒出来后得到的都是粗盐,虽然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,但是受到技术限制,观念影响等因素,哪怕是这些盐场对粗盐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后,但是质量依旧不咋地。

所以这年头的海盐,都是中低层民众吃的,有钱人家一般吃的都是反复多次精炼后的精盐,然而即便是达官贵人们吃的精盐,也只能说通过多层次自然过滤而已,但是依旧没办法把其中的镁离子,钙离子等杂质分离出去,而这些知识,涉及到近代化学问题了。

所以,古代的精盐和近代以后的精盐是两个概念,不是一回事。

严格来说,近代以前,甭管中西方,吃的盐都是粗盐,达官贵人们吃的盐顶多就是泥沙杂志少一些,但是本质上来说没啥区别。

而大周盐务公司在盐场开始采取的提纯方法,乃是采取自然过滤和化学过滤双重方式。

得到粗盐后再用活性炭等进行自然过滤,先把泥沙之类的东西去掉,为了加大产量,降低成本,其实也是通过一个个池子进行过滤。

最后得到了去除了泥沙等杂质的盐,这种盐在当代而言,已经算是质量比较好的海盐里,都可以直接拿出去卖,价格也不错。

嗯,实际上盐务公司现在大规模出售供应民众食用的,也是这种多层次自然过滤后的海盐。

而继续进行精炼的精盐,成本比较高,价格也更贵,一般只面向中上阶层。

这后续继续进行精炼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的,那就是在粗盐溶液里加入石灰石溶液,用以过滤镁离子。

然后再自然晒干,让食盐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接触,再一次过滤钙离子。

最后再进行蒸馏作业,最后就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盐。

这种盐已经不会有苦涩的味道,也不会对人体有害。

不过在目前而言,这种精盐因为多了几道工序,而且需要烧制生石灰,需要更多的成本,所以售价也不可能太低。

大周盐务公司之前在辖区内的几个盐池,井盐等中小盐场里,就已经是采取精盐的小批量生产。

只不过规模不大,并且基本上只供应大周王朝内部食用,因此没在外界造成什么影响。

但是现在,因为有了松嘉杭地区的沿海盐场,盐务公司也是加大了精盐的产量。

而不管是粗盐的产量大幅度提升,还是精盐的产量提升,这其实都不容易。

由于周王朝内辖区民众众多,食盐消耗量极大,之前大量购入食盐的成本也是非常高,甚至有时候渠道还受到限制,导致购入食盐的价格高昂,辖区内民众的食盐价格也高。

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,为此,盐务公司在大军还没有拿下松江府等地的时候,实际上就已经在后方准备了大量的人员。

他们抽调了大量的技术人员,都已经提前设计好了各项工序流程。

同时还和军方以及其他部门进行了协商,希望获得大批的战俘,罪犯等人进入盐场工作,以扩大产量。

同时还专门设计并准备了一批机械设备,以节省人力。

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,他们是直接跟在大军的屁股后头,周军攻打下松江府呢,盐务公司就直接接管了当地的沿海盐场。

随后大量的人手,包括战俘,罪犯以及雇佣的民夫等大量涌入盐场,开辟新的盐田,构筑新的生产流程等等。

松嘉杭地区的食盐产量保障,除了引入新技术外,那也是建立在当地的盐工增长了十几倍以上的前提下的。

没有足够的人手,当地的食盐产量不可能提升的这么庞大的。

当松嘉杭地区的海盐产量提升来后,盐务公司自然也就减少了对两淮海盐的进口。

甚至反过来对他们出口精盐。

盐务公司生产的精盐虽然价格不便宜,但是也没比当代的青盐等传统精盐贵,但是质量更好。

这大周王朝内部的达官贵人们喜欢,的外部的达官贵人们自然也同样喜欢。

这东西,市场大着呢。

于是乎,很多两淮的盐商们发现,这年头的变化是在太快了。

前几个月他们还大量对伪周王朝那边出口两淮海盐呢,而且大多走的还是私盐的路子,虽然是大批量出售价格也不高,但是架不住卖的多啊,这利润也是大着呢。

然而这种情况在伪周贼军控制了江南,尤其是夺取了松嘉杭地区后就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
一开始,他们失去了江南地区的食盐零售市场,不少盐商们损失惨重,但是也没办法,谁让伪周贼军搞盐务专营,而且不认明王朝的盐引呢。

不过当时有一部分盐商们直接转行搞批发,不让他们去江南零售买盐了,他们就直接把盐批发卖给盐务公司。